誤區一:易學不是神學;人們對不不瞭解、未知的事物都抱有好奇心並將之神祕化。有些人為了炒作自我而神話自身,人的世界沒有神,神不存在於人世,至少神不會是某個人。因此不要認為神祕的就是好的,神祕的更多的是騙的。許多人上當都是這個原因。世界上有神祕的事情存在,但那只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其原理和構架而已。
誤區二:算命細的準則;人們算命的時候都會問算的細不細,其實預測追求的應該是系而不是細。系即系統的意思,能把某件事思路捋清,使求測者能明晰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,進而有準備的選擇或避免。不過似乎大家更對家裡有幾個兄弟姐妹、身上有幾顆痣之類的問題更有興趣,因此造就了現代人學算命方術的畸形,造就了現代很多算命先生專門研究一些固定格局或者面向之類的。其結果是算以前的事挺準,但算以後的事卻未發生。
誤區三:算過去並不是判斷大師的準則;雖然現在很多大師都還給人算一些以前的事,但這並不是判斷是否是高手的絕對準則。有些人並不算以前的,但水平確實沒的說。這個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,不多說,總之不要以此為判斷是否是高手的唯一標準。
誤區四:試算的誤區;試算這事看似很公平實際並不能以此判斷這人是否有真實水平,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概率、心理問題。因為試算算的都比較模糊,說的都是一些入門級的東西,說準也沒覺得全是算的,說不準也沒覺得哪有錯,再深問就需要付費了,自然不好意思多問,算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心理學。試算一般是沒名氣口碑的易學從業者慣用的宣傳手段,試想,如果像張延生、邵偉華之輩誰有那時間給試算?所以試算並不是判別是否是算命大師的有效準則。
誤區五:品相與水平無關;可能是受小說及電視劇的影響,在人們印象裡似乎算命大師要麼是仙風道骨、慈眉善目、頭髮鬍子甚至眉毛雪白並帶仙氣的老翁(參考老版封神榜中的姜子牙)要麼就是盲人;前邊說了算命算是易學中的一門應用學科,那麼學學科的人長得什麼樣的都會有,有老的有少的、有美的有醜的、有男的有女的、有瞎眼也有眼睛倍兒亮的;根據我的經驗,品相太好的反而是演員和騙子居多。
轉載:算命筆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