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,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°時為“大寒”,處在三九、四九時段,此時寒潮南下頻繁,是中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。冬天裡如何養生?大寒節氣命理有什麼講究?大寒節氣命理:在冬季,運動鍛鍊是養生的精髓所在。因為這也是有老話的。俗話說,“冬天動一動,少鬧一場病”。在“大寒”節氣裡,氣候一冷一熱很容易感冒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大寒節氣命理的特點和禁忌,歡迎閱讀!
二十四節氣之大寒如何養生
大寒養生多喝粥
冬季喝粥暖胃暖心,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,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,還可祛病養生,比如腎虛勞損、腰背痠痛、足膝萎弱、形瘦怕冷的虛寒症人群,可以喝羊肉蘿蔔粥,待羊肉將熟時,取出蘿蔔不要,然後再將米放入羊肉鍋裡,早、晚餐溫熱服食,可助元陽、補精血、益虛勞,但牙痛、喉痛、便祕、尿痛者等熱盛症者不宜食用。
大寒養生多喝湯
今年的大寒正處於三九之後、四九之中,是氣溫最低時段。糯米味甘,性溫,具有禦寒滋補的功效,人們可以蒸煮糯米飯,也可以用糯米、大米、赤小豆、薏米、蓮子、枸杞子、桂圓肉、大棗等一起用旺火蒸熟,然後加點白糖,可健脾益氣、養血安神,適用於身體虛弱、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。
大寒養生保暖滋陰潤燥不可少
大寒期間養生的另一個重點在於滋陰。大寒節氣,正是一年之中最乾燥的時期,白天平均空氣溼度一般低於50%,有時室內甚至只有30%左右,很多呼吸系統有“老毛病”的人經常會有咳嗽痰多、痰液粘稠、咳痰不淨的感覺。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,則容易造成血粘度增高。
大寒養生睡前泡泡腳
大寒養生建議睡前養成熱水洗腳或泡腳的習慣。“寒從腳起,冷從腿來”,人的腿腳一冷,全身皆冷。在冬夜入睡前,可用熱水或藥湯先泡泡腳,以達到暢通血脈、改善睡眠質量的功效,尤其是對那些經常在夜間看書、寫作、久坐到深夜的人,臨睡前更應熱水泡腳。
大寒養生多運動
在冬季,運動鍛鍊是養生的精髓所在。因為這也是有老話的。俗話說,“冬天動一動,少鬧一場病”。在“大寒”節氣裡,氣候一冷一熱很容易感冒。所以如果要運動的話,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進行戶外鍛鍊。由於戶外氣溫比室內低,人的韌帶彈性和關節柔韌性都沒有之前的靈活,為避免造成運動損傷。專家建議冬天在運動前先要做一些運動前的熱身準備。
大寒的禁忌
1、不損陰津
大寒期間養生的另一個重點在於滋陰。一般在長江流域從冬至開始降水減少,經過一個月之後的大寒節氣正是最乾燥的時期,白天平均空氣溼度一般低於50%,有時室內溼度甚至只有30%左右。
隨著天地間水氣的減少,人體內的陰液也會容易不足,很多呼吸系統有宿疾的人常常會有咳嗽痰多或痰液黏稠、咳痰不淨的感覺。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造成血黏度的增高。如果由於高血壓、年老等造成血管彈性功能下降,則更易誘發心梗、腦梗、腦出血等危險情況。
在起居方面,如果室內常開暖氣或者空調,除了注意經常通風之外,最好可以使用些空氣加溼器之類以提高空氣中的溼度,晚上睡覺如果用電熱毯,也儘量不要開過或開太熱。儘可能增加飲水量,不要等口乾後再喝水。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後,都要喝一杯溫水。洗澡前後最好也各喝一點水,以補充流失的水分。
2、不宜食用燥熱之物
大寒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。此時的北京,天氣寒冷。養生應順應自然規律,以斂陰護陽為本,宜熱食,切忌食生冷、粘硬不易消化的食物,以防損傷脾胃之陽氣,不要過多食用燥熱之物。
大寒節氣前後,人們可以根據不同體質進行飲食調補。偏於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,羊肉、雞肉等都屬於溫熱食物;偏於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,可以多食用鴨肉、鵝肉、木耳等。藥補要結合自己的體質和症狀選擇服用,最好諮詢專業人員後再進補。大寒之後就是立春。為了順應季節變化,還可以適當多攝入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,以提前適應春天萬物升發的特點。
3、不能運動過量
大寒時節,切忌運動過量,出汗太多,避免陽氣隨汗液而出,受到損傷。鍛鍊應選在廣場向陽的地方進行,運動專案可根據自己的喜好,選擇快走、慢跑、廣場舞等。運動強度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,以微微出汗最好,霧霾、下雪天,最好暫停鍛鍊
大寒節氣的特點
1、會大範圍的出現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
在大寒節氣期間,大氣環流比較穩定,環流調整週期大約為20天左右。此種環流調整時,常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。
2、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候
大寒時節,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℃至8℃,比小寒高出近1℃。“小寒大寒,冷成一團”的諺語,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。小寒、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。
3、寒潮出現頻繁
大寒這時期寒潮南下頻繁,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相當冷時期,鐵路、郵電、石油、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採取預防大風降溫、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。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。
養生就是養命,道家養生注重陰陽五行調和,講究天人合一,這跟大寒節氣命理的理念是一樣的,天人感應,氣場協和。